欢迎来到特产资讯网!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天涯时评丨推动“海南鲜品”升级出圈

发布时间:2025-10-16     来源: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作者陈雪怡

  仿佛3D打印出来的昌江阿鲁斯网纹瓜、长着“五只脚”的五指山五脚猪……它们都是海南的“明星”农特产品,也是“海南鲜品”成员。近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海南鲜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工作,明确提出“将农产品从土特产升级为有故事、有标准、有体验的品牌商品、品牌礼品”,为“海南鲜品”升级、出圈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您印象深刻的海南农产品都有哪些?是不是有三亚芒果、兴隆咖啡、文昌椰子、保亭红毛丹、琼中绿橙……翻开“海南鲜品”品类名录,不仅有土里种的,还有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足见“海南鲜品”家庭庞大、成员众多。在各地农业向产业化发展、向品牌化发力的同时,海南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就要凸显海南特色,大力培育创建用得广、叫得响、立得住、走得远的农业品牌,擦亮“海南鲜品”金字招牌,更好推动海南农业强省建设。

  品牌选树“精”“准”,是提升“海南鲜品”竞争力的核心。在各种品牌IP“迷人眼”的当下,如何抓住消费者的“第一眼”?这就需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换言之,品牌选树不仅要“精”、而且要“准”。“精”在选品精品化、生产精品化;“准”则要凸显海南特色,彰显海南优势。比如,昌江充分发挥光照时间长、滨海沙地土壤富含有机质等气候、资源优势,种出的阿鲁斯网纹瓜在品相和口感方面都是上乘品质,收获了许多“吃瓜群众”,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由此可见,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突出热带禀赋、特色赋能、开放基因、高效增值,做到品牌选树“精”“准”,才能精准吸引客户。

  质量把控“严”,是确保“海南鲜品”品质过硬的关键。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过关,先要明确农产品生产标准。以“皮薄、肉嫩、味香”而出名的屯昌黑猪肉,涮、炒、煎、焖、烤、煮、炸,样样皆宜,正是因为坚持做到科学育种、育选、育培、育保、育肥“五育”的养殖标准。“口碑口碑、口口相传”,要想赢得百姓好口碑,必须做到标准制定“高”、做到质量把控“严”,健全质量品控体系,优化品牌管理体系,制定通用要求标准和技术标准,针对认证企业建立“海南鲜品一物一码”追溯体系,优选出代表性高、质量可控、品质稳定的农产品,真正让农民增收、让老百姓吃上更多好产品。

  市场营销“新”,是增强“海南鲜品”吸引力的法宝。不断升级的消费理念和需求,让人们不再局限于满足口腹之欲,因此品牌推广、市场营销也不能“循规蹈矩”,满足于在各个平台“吆喝两声”便完事,必须创新方式方法、讲好“海南鲜品”故事。比如,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发挥融媒生产优势,推出创意视频《海南鲜品陵水荔枝,鲜哪儿》《昌江古树芒果,鲜哪儿》等,通过互联网式诙谐幽默反转和广告大片的手法展现鲜品之“鲜”,以鲜活的创意为陵水荔枝、昌江芒果赚取一大波流量。又如,儋州海头地瓜发展出“地瓜+美食”“地瓜+民宿”“地瓜+赶海”等新模式,吸引不少游客参与体验。可视化、沉浸式的“新”营销,有看点、有内容的好故事,加上有创意、又走心的农文旅融合,不但能展现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形象,也能激发市民游客品尝兴趣,带来流量;不但能给予市民游客美味特产之外的美妙体验,也能满足市民游客口腹之欲以外的精神需求。

  有故事、有标准、有体验,土特产也能成为吃得香、玩得好、记得住的“金饽饽”。相信通过擦亮“海南鲜品”金字招牌,海南叫得响、立得住、走得远的农业品牌会越来越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会越来越强。




原文链接:https://agri.hainan.gov.cn/hnsnyt/ywdt/zwdt/202510/t20251015_39461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