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为破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畅通农村产权交易渠道,促进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在安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推动下,坚持以标准化、专业化、数字化、多元化“四化”建设,扎实推动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工作。从2024年9月29日全市农村产权交易正式运行以来,截至9月26日,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共成交3312宗,总成交价6.29亿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825万元。
一、标准化建设“定标尺”,夯实农村产权交易运营根基。一是市场建设标准化。建设全市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分级管理”,构建“1+9+N+N”的市场架构(即“1个市级中心、9个县级中心、N个乡村服务站点、N个交易品种”),形成权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二是交易流程标准化。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公开交易、阳光交易,进场交易项目进行统一材料审查、产权查询和权属确认,交易双方进行资格审查,交易过程全程录像保存,项目信息归档保存可查。三是市场管理标准化。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全市成立了由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办、市农业农村局等19个相关部门组成的安阳市农村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安阳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安阳市农村产权交易规则(试行)》,对可交易项目、受理申请、信息公告、意向受让登记、组织交易、资金结算、交易鉴证、交易中止和终止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保障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健康运行。
二、专业化运营“强内功”,提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能力。一是交易队伍专业化。选拔农业经济、法律、金融等领域专业人才,组建专职交易服务队伍,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县、乡、村从业人员,定期开展综合素质培训,重点提升政策解读、风险防控、资源挖掘能力,培训会已累计举办64场,共5400余人参加。二是项目对接专业化。精准匹配供需资源,鼓励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和个人在市产权交易中心官网注册交易账号,目前,全市交易平台用户注册总计5060家(人),针对高标准农田流转、农村经营性资产等热门标的,按需宣传、分类对接、引导参与,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三是风险防控专业化。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始终秉持精细化管理理念,构建了“底线思维、创新驱动、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四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先后制定了9项市场管理规范、8项农村产权交易细则、9项产权交易标准合同文本,推动交易工作有序开展,保障交易市场稳健运行。
三、数字化发展“赋新能”,加速农村产权交易智慧升级。一是项目平台数字化。为促进群众、企业参与农村产权交易项目,建设了安阳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网站,网站实时推送近期各交易项目信息,详细说明了项目情况、项目位置、起始价格、开标时间,方便群众了解参与。二是投标竞价数字化。为打破地域限制,提高市场参与度,市农村产权交易正式启用线上竞价和工程类项目线上招投标系统,全程电子留痕交易,便于安全检查、质量检验、审计、审查,有效提高交易质量。三是宣传推广数字化。市农村产权交易不断深化与线上媒体平台的合作,开展全方位宣传,已邀请河南日报、安阳新闻、安阳融媒等多家媒体对产权交易工作进行广泛报道,有效提升了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知名度、参与度。
四、多元化服务“暖民心”,延伸农村产权交易助农触角。一是开展公益助农服务。全市农村产权交易积极组织开展公益助农工作,发挥平台优势,精心打磨安阳“土特产”品牌,目前平台帮扶专区已上架多种安阳乡村“土特产”品牌,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广,全面拓宽销售渠道。二是做好法律政策服务。设立“产权交易政策咨询窗口”,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发放《农村产权交易手册》。交易过程严格做好合同审查、政策咨询、法律咨询服务,实行群众业务办理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等工作模式,针对产权交易中的租金支付、期限约定等风险点,及时进行风险提示,避免双方权益受损。三是对接金融服务。延伸金融配套,联合银行、担保机构推出农村产权交易贷,农户可凭交易完成后发放的《交易鉴证书》申请低息贷款,用于农业生产投入,解决农户“交易后融资难”问题。针对普通农产品销售环节,积极帮助农户对接加工企业、电商平台,打通销售渠道。
安阳市将继续探索农村产权交易高质量发展路径,发挥产权交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盘活闲置资源、拓展服务领域、规范交易行为、提升服务质效,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安阳新篇章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