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县早稻已经进入分蘖高峰期,4月下旬以来,我县持续出现暴风雨和强对流天气,对“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迁入非常有利,5月份是适温多雨季节,既有利于水稻禾苗的生长,又有利于病虫害的发生、繁殖为害,特别是稻白背飞虱,是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主要媒介,不仅自身为害就已经影响水稻正常生长,造成产量损失。其取食为害还能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造成水稻植株矮缩,提早枯死或到穗期抽半穗甚至不能抽穗,对早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需加强田间监测,积极指导农户做好早稻前期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发生情况
1.第二代稻飞虱 根据本站田间观测,5月7日~5月8日在观测区及澄江、高岭、地苏等乡镇调查,田间以白背飞虱为主,田间虫口密度高920头/百丛,低为180头/百丛,加权平均490头/百丛,目前田间虫态以成虫、若虫和卵共存,预计第二代稻飞虱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1.8万亩,主要发生在早插田块,第二代稻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5月14日~21日,防治适期5月14日~21日。根据近期气象预告,5月中旬降雨频繁,且随着早稻进入分蘖盛期,外地虫源不断迁入和繁殖为害,各农户应注意田间检查,分蘖期凡虫口密度每百丛达到1000头以上的田块,需及时施药防治。
2.第二代稻纵卷叶螟 据近期监测,第二代稻纵卷叶螟成虫从4月下旬开始迁入,5月5日~8日高空灯下稻纵卷叶螟总诱虫量402头,迁入虫量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目前田间幼虫虫口密度较低,但田间卵量最高370粒/百丛,平均85粒/百丛,同时随着雨季的到来,降雨量及频次都明显增加,稻纵卷叶螟外地虫源将源源不断迁入,且苗情浓绿,极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和繁殖为害,预计第二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发生面积1.2万亩,低龄幼虫盛发期(防治适期)5月12日~20日,各农户应注意田间检查,分蘖期幼虫量每百丛达50头以上应及时施药防治。
3.稻秆潜蝇 据调查,早稻田间稻秆潜蝇开始发生,预计该虫将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防治适期5月中、下旬。
4.稻叶瘟个别田块零星发生,各农户应注意田间检查,发现病害及时施药防治。
5.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该病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发病越早,危害越大,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病,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基本绝收;拔节、孕穗期感病,产量损失10~30%。该病由白背飞虱带毒传病,且随着雨季的到来,外地虫源将源源不断迁入。该病主要通过白背飞虱携带病毒感染水稻,因此,需加强稻飞虱的防治,切断毒源,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6.二化螟 据调查,早稻田间二化螟已蛀入水稻植株为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经过上一轮防治,田间为害率有所降低,但田间调查还有一定虫源为害,各农户应注意田间检查,发现为害应及时施药防治。
二、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科学施用氮、磷、钾肥,重施基肥,早施追肥,不要偏施迟施氮肥,浅水勤灌,实行科学的水肥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减轻受害。
2.物理防治: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能有效控制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的种群数量。
3.化学防治:
(1)防治稻飞虱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当前要重点抓好早稻本田前期稻飞虱的防控工作,压低传毒虫源基数,降低传毒风险。可选用醚菊酯、噻嗪酮、吡虫啉、呋虫胺、乙虫腈、三氟苯嘧啶、吡虫•噻嗪酮等药剂,坚持速效好和持效性好的药剂配合使用,最大限度压低本田初期白背飞虱基数,降低传毒机率,减轻发病程度。
(2)防治稻纵卷叶螟:分蘖期幼虫量达每百丛50头以上时应及时施药防治,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稻丰散、阿维菌素、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丙溴磷、阿维·毒死蜱等农药喷杀;还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3)稻秆潜蝇:可选用40%乐果乳油10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10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
(4)防治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井·唑·多菌灵、稻瘟灵、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农药按常规用量兑水喷雾。
(5)防治二化螟:为了减少转株为害,及时喷药防治发生较重田块,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15~20克/亩、或20%阿维.二嗪磷150毫升/亩,兑水50~60公斤喷雾。
注意:使用过的农药包装(瓶、袋),请集中收集处理,勿乱丢乱放,美丽乡村,清洁田园,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