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资讯网!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特产 > 正文

上思香糯的国家“佛子样板”

发布时间:2024-05-20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4月9日,上思县在妙镇佛子村的村民邀请后盾单位的“亲戚”们到村欢庆三月三佳节,桌上摆满了五色糯米饭、粽子、糍粑等香糯食品。一位“亲戚”在尝了一口粽子后表示,佛子村的香糯食品是她最值得送人的佳品。

  佛子村地处十万大山腹地,是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村,曾是“十三五”期间的区定贫困村,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近年来,佛子村以“上思香糯”国家地理标志为契机,依托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的支持,积极探索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集体经济收入由2016年的2.5万元飙升到2023年的131.99万元,荣获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自治区乡村振兴集成改革优秀试点村、自治区示范性集体经济组织等多项荣誉,成功打造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佛子样板”。

  思路:

  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品牌

  产业兴,则民富。近年来,上思县委、县政府根据各村自然资源禀赋,全力以赴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品牌。2021年上思县提出全力打造“上思香糯”区域公共品牌发展思路。佛子村两委班子在多方指导下,经走访研究决定,乘着利好政策的东风,充分利用佛子村是上思香糯核心产区的资源优势,直击香糯产业。

  佛子村第一书记韦龙幸介绍,佛子村素有“五百年圩场,香糯米之乡”的美誉,此前因种植香糯规模小、产量低、销售渠道单一等因素,收益不高。在明确发展思路后,村两委一方面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宣传推广香糯种植,通过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培养致富带头人等方式,带动村民发展香糯种植。另一方面打造上思佛子村“思奉香糯”金招牌,充分利用富硒土地资源优势,开展旱改水项目,申请获得了富硒产品认证。

  在思路决定品牌的推动下,佛子村两委积极谋划建设香糯产业服务中心,以“大数据”为引导、生产数据为基础、香糯产品为核心,构建香糯产业可视化平台。经过推广带动,佛子村形成了以兰奉屯为核心的种植区域,带动全村香糯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年产量超100万公斤,成功申报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四星级)。

  管理:

  推行“五统一”规范化建设

  “现在我们的‘思奉’香糯很值钱,市场销售价格一斤可卖到10多元,还供不应求。”在佛子村,村干部陈耿介绍说。

  4月正是各地春耕春种的关键时期,但是记者跟着陈耿在村子里转了一圈,田里却找不到村民种植香糯的影子。看出记者的疑问,陈耿揭开了谜底:“我们一年只种一造香糯。”

  那么值钱,为什么一年只种一造?陈耿解释道,上思香糯属常规晚糯稻,上半年种植会出现产量不高、品质不足等问题,所以他们引导村民只在下半年种植,也是为了保证“思奉”香糯的品牌成色。

  村民谢召伶是较早一批跟着种植香糯的代表,他每年种植香糯有5亩多。谢召伶说:“我采取轮种的方式,上半年种花生,花生叶留在地里当做有机肥,给下半年的香糯提供营养,使得花生和香糯的品质都有保证。”

  为了提高香糯产业经济效益,佛子村积极建设香糯加工产业园,成立了村民合作社和粮油销售公司,开展香糯统一提纯复壮育种、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规范化建设管理。“种子有合作社发、田有专家教我们种、卖有公司保底收购,一条龙服务,不用我们操心。闲时我还到村里的香糯加工产业园打工,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村民陈敬尤边务农边盘算,“以前村里没发展香糯产业时,我们经常为销路发愁,少种或者不敢种。现在从种植到销售都有标准化的流程管理,种植香糯也更有盼头了。”

  陈耿介绍说,佛子村种植香糯的农户每年每户可增收5000元至6000元,为周边群众创造近40个就业岗位,实现了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在村展销室,摆放着蛋黄酥、粽子等糯米制品。佛子村包村组长王祥成介绍说,这几年村里与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共同推出香糯月饼、蛋黄酥等香糯产品,延伸产业链,丰富了产品层次。“这些香糯食品企业加工完成后还是由我们进行销售,做好整体品控。”王祥成说,去年种植的那批香糯和制成的香糯产品在年前几乎全部销售完了。

  蜕变:

  文旅融合初获成功

  走在佛子村的村道上,硬化的道路宽敞明亮,干净整洁。这是佛子村推动村貌“颜值”提升的成效之一,为发展旅游经济打下了厚实基础。

  佛子村香糯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建设“香糯小镇”的基础条件。近年来,佛子村两委大胆探索开发系列文旅融合产品,建设香糯产业文化基地,搭建村史文化馆,充分利用各类平台宣传香糯文化故事;深入挖掘佛子村五百年圩场历史文化,将佛子村打造成为集稻田文化艺术、党建文化红色打卡点、文创旅游产业等于一体的文创古村落;构建一个具备来料加工、深度体验、文化展示、党建融合的综合服务体系。

  文旅融合搭台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香糯产业得到高度融合发展。上思粽子、五色糯米饭、香糯扁米、糯米酒、沙糕等与香糯有关的民间手工技艺被列入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香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传承发展。与此同时,佛子村两委还精心谋划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农耕种植体验区,并结合乡村旅游项目,推出一批具有特色民俗、餐饮和农耕文化的体验项目,打造“特色产业+实地教学+生态旅游”新名片。

  韦龙幸说:“在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的支持下,我们正有序开展文旅一系列深度融合工作,把‘佛子样板’经营好。”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fcg/t1842278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