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有今天,离不开父母的支持,离不开老师的关心,更与国家‘雨露计划’资助政策的帮扶分不开,如果没有‘雨露计划’,我可能早早就到社会上飘荡去了。可以说,‘雨露计划’就是我读大学的甘霖!”4月24日,谈及自己上大学的经历,丁晓玉有感而发。
2020年7月,在雨露计划补助资金的支持下,家住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邓襄镇沱北村的丁晓玉,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顺利毕业,靠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一年的磨砺锻炼,迅速成长为一名编外合同制人员。
丁晓玉一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虽然工资不高,但却完全能够自食其力,成为父母亲的骄傲,并为自己能够依靠专业特长向家乡父老乡亲提供服务而倍感自豪。
雨露润泽农家
2017年9月,高中毕业的丁晓玉被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她心里百感交集。
丁晓玉家中有三个孩子,她是老二,父亲丁运芳,现年55岁,母亲王永会,现年53岁,双双在家务农。在村里,丁晓玉的家境一般,未来就读大学的开销始终是全家人绕不开的一道坎。
想到即将供养一个大学生,家里的房屋修缮只能延期。丁运芳算了一笔账,女儿一年的学杂费路费得将近6000元,丁晓玉平时也很俭省,每学年的生活费也得6000元,三年大学就是4万多,这些钱得精打细算抠出来。
然而,女儿的前途才是大事。夫妻俩商量后,一致全力支持丁晓玉去上大学,一家子劲往一处使。
丁晓玉大学入学当年,正值雨露计划资助政策出台的第一年。为全面落实该项政策,邓襄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启动了雨露计划“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各村委会完小教师成为雨露计划政策宣传的主力军。
学校老师得知丁晓玉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第一时间和丁运芳父女取得了联系,把国家的“雨露计划”政策及时进行了详尽的宣传。得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子女就读中高等职业院校期间,只需要填报相关表格后就可申请到补助,丁运芳夫妇如释重负。
随后,每个学期,丁晓玉都会拿着雨露计划申请表去学校盖一个章确认一下,再把表格寄给父亲,父亲将表格交到镇上,顺利完成了农户的全部申报手续。这样,每学期丁运芳家的社保卡上都能按时收到1500元的“雨露计划”补助款。从2017年9月入学到毕业,丁晓玉家共计收到了6个学期8500元的补助。
“学校里有很多我这样的建档立卡户子女在就读,我们去申请‘雨露计划’申请表的章时只需要带着学生证,证明是本校学生就可以当场办理了” 丁晓玉说。
有了“雨露计划”的涓涓细流,加上父母勤勤恳恳的劳作供读、亲戚朋友的帮忙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丁晓玉的三年专科学习以零挂科、专业成绩优秀顺利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
雨露改变人生
毕业不等于就业。面对日趋剧烈的就业形势,丁晓玉没有好高骛远,她用一年时间终于找到了落脚点。
2022年10月,丁晓玉应聘到邓襄镇市场监管所。恰逢疫情,她参与了繁重的采集核酸工作,月工资3000元,交完保险后能到手2000元。
目前,她工作稳定,算是落稳了脚跟。丁晓玉说,“没有接着读专升本我很后悔,但是可以早点出来工作为父母分忧,我又觉得自己没有做错。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各种发展可能性,回到家乡小城,虽然心有不甘。但是,一想到可以就近照料父母,我的心又坦然了。现在的工作很繁重,休息很少,但是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睡得很踏实。”
今年3月份,丁晓玉参加了河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虽然成绩还没出,但是她感觉考的不错。
谈起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丁晓玉很自信,“我要继续参加各类事业单位的招考,希望自己当一名老师,还要读个本科,谈一场恋爱,组建一个踏实幸福的小家庭,过属于自己的美满小日子。”(仵树大 通讯员 韩博豪)